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企业带来的热度相比就小了许多
记者了解到,近日康达新材(29.280, 0.00, 0.00%)(002669.SZ)公告收购必控科技(430469.OC)68.15%的股权,称为把握军工行业发展机遇,加快公司向军工领域拓展;在津膜科技(19.510, 0.07, 0.36%)(300334.SZ)收购金桥水科(833079.OC)的案例中,提及通过纵向的产业链并购交易,公司将获注优质资产,并取得水处理行业多项施工与承包资质;在围海股份(9.870, 0.02, 0.20%)(002586.SZ)收购千年设计(833545.OC)的案例中,也指出通过并购向毛利高的产业链延伸。
事实上,除了被上市公司收购外,优质新三板企业也在通过新三板市场或者非公众公司领域寻找并购标的,扩大自己的行业影响力,提高自身地位。
而这一部分的体量则远超被上市公司收购,但与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企业带来的热度相比,就小了许多。
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完成收购新三板的案例仅占全市场案例的约17%,其余则是新三板公司自身发起的并购,占比约83%。
根据案例梳理,新三板公司发起的并购,基本上均围绕着产业链进行,谋求提升公司实力、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等。
譬如,在最新的聚海龙(834623.OC)收购华禧电力100%股权的案例中,聚海龙方面提出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增强抵抗行业风险的能力。
资料显示,华禧电力主要从事电力工程及通信工程施工,聚海龙则主要从事电力铁塔、通信铁搭的生产与销售。因此,将双方公司业务结合做大、减少关联交易、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资产质量等方面是聚海龙的诉求。
事实上,新三板企业利用新三板市场进行并购,也更多地体现出三板的市场意义。
联讯证券交流中指出,新三板企业并购新三板企业或非上市公司主要是利用新三板这个平台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减少竞争对手,是企业正常的资本运作手段。
其特点可以归结为,新三板公司之间的并购以及并购非上市公司的标的一般都是同业或近似主业,能够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跨行并购等炒作性质的很少。
在这一点上,百姓网(836012.OC)就是将新三板平台的优势最大化的利用的一个案例。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今年以来A股再融资规模逾8000亿元,政策与市场共振推动融资热潮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
-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齐涨 标普创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天价“痛金”爆火:年轻人的黄金消费新趋势与争议
- 绿通科技:拟收购大摩半导体控股权
- 一天迎144家机构调研 股价创新高,铜箔并购引爆市场关注
- 百亿级股票私募单周加仓逾5个百分点,市场信心持续升温
- 欧美达成关税协议后 欧股欧元齐跌
- 指数震荡分化 如何把握盈利节奏
- 已预告业绩三胎概念股出炉,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落地
- 华尔街空头本月损失25亿美元,揭示了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市
- 券商密集发布“反内卷”研报,7月超300篇聚焦行业破局与市场新机
- A股有望迈上新台阶,挖掘半年报超预期线索
- 山西前首富杨建新800万股股份被拍卖,累计遭多次司法处置
- 航司半年报“冰火两重天”:低成本航空逆势增长,传统航企面临寒
- 多地密集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新型“资金盘”骗局频现,投资
- 山东路桥诉讼仲裁金额超30亿,公司面临重大法律风险
- 立讯精密IPO风波再起,百亿代持悬案与关联交易疑云缠身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困扰新三板企业寻求IPO的诸多“隐形红线”将逐步明晰
- 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保证续保20年,意味着什么?
-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地保持在40%左右
- 9月近百只新基金首发,权益类与ETF成主力
- 胜宏科技定增获证监会批复,AI PCB市场前景广阔
- 中国香港证监会发布新规:限制港股IPO杠杆,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 基金业协会正在推动“三类股东”问题妥善解决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7万亿元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 京基智农:控股股东拟转让5%公司股份,交易对价4.26亿元
-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 前海旗隆、北京旗隆的相关人员失去联系
- atfx.com开通模拟账户的四大理由
- 伯克希尔股价再创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
- 贵州茅台在2017年12月底重新迈出上涨的步伐
- 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对美元走势很敏感
-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市场预期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 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探索票据服务新生态,助力企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