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董事长力挺“零添加”概念,回应市场质疑与品牌危机
近日,千禾味业因“零添加”相关争议引发广泛关注。面对外界对“千禾0”是否真正实现零添加的质疑,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在公开场合多次重申,“千禾0”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专属标识,所有使用该商标的产品均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且符合中国和欧盟标准。
伍超群解释称,“千禾0”商标的设立旨在区分零添加产品与非零添加产品,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严格控制生产流程,确保产品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剂。他强调,千禾味业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完全依赖传统工艺,如高温稀态发酵法,不外源添加任何防腐剂、增鲜剂或着色剂等。此外,千禾味业还特别提到,其产品中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本身,并非人为添加,远低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然而,尽管公司多次澄清,市场对“零添加”概念的质疑并未完全消散。部分消费者认为,“零添加”只是营销噱头,缺乏权威定义和统一标准,而千禾味业在宣传中过度强调“零添加”可能误导消费者。对此,伍超群表示,千禾味业从未蹭热点炒作“零添加”概念,而是基于自身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品牌定位。他同时呼吁行业和监管部门明确“零添加”的权威定义,以规范市场秩序。
此次风波对千禾味业的股价造成了一定冲击。自3月15日以来,公司股价连续四天下跌,市值蒸发超过9.5亿元。尽管公司多次澄清并强调产品质量安全,但舆论对其品牌形象仍存疑虑。有律师指出,虽然“千禾0”商标本身不违法,但在实际宣传中使用“零添加”字样可能涉嫌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可能会介入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近年来在零添加领域投入巨大。自2007年首次提出“零添加”概念以来,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推出多款零添加酱油产品,并通过广告宣传强化品牌认知。数据显示,千禾味业的零添加产品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6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零添加”概念逐渐成为品牌差异化的重要抓手,也带来了更高的监管压力和舆论挑战。
面对外界质疑,千禾味业表示将继续坚持高标准生产,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伍超群表示,“零添加”是千禾味业的核心战略之一,未来公司会进一步优化产品线,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与此同时,千禾味业也在积极拓展市场渠道,计划通过经销商网络覆盖更多区域,以应对短期舆论压力。
尽管此次风波对公司短期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千禾味业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优势,仍有望在零添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未来,如何平衡营销宣传与消费者期待,将是千禾味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特朗普宣布加密货币储备计划,比特币等主流币种集体暴涨
- 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人民日报发声:外资撤离并非大规模,中国经
- 张兰汪小菲抖音账号被无限期封禁,回应恶意炒作及不实信息传播行
- 理财产品“花式营销”层出不穷,投资者需谨慎甄别
- 我国稠油开发领域首个ISO国际技术规范成功立项
- 我国持续强化“新三样”固废问题的环境监管
- 广东4A景区25年没有正常供电,居然发生在今天的东莞!
- 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部署开展防范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安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
- 乐融儿童之家旗下校区频繁跑路 乐融总部监管缺失
- 富力地产海南项目被曝“顶风而上” 仍在保护区内填海
- 热活族:身处时代变化潮流中的年轻化生活者
- 张勇:香港是一个新的起点
- 泸州老窖、农夫山泉等知名品牌,绿色供应链表现也为零
- 万新城市发展IPO观察一:业绩波动颇大
- 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业绩会展望未来 遭长沙龙湖业主搅局维权
- 银行上市募资规模往往远超其他非金融公司
- 2018年将成为银行IPO密集上市的“大年”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7家券商获批参与互换便利 资本市场流动性与稳定性再获提升
- 上交所对其选择收益法评估的依据及合理性提出极大质疑
- 全球大部分金融市场还将在2018年1月1日(周一)休市
- 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保理业务转型发展
- 粮食产量创1.4万亿斤新高,再创历史新高
- 美关税致石油需求预期下降,全球能源市场承压
- 头晕眩晕莫耽误 小疾延误成大病
- 上市公司是否考虑过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责令中华口腔医学会加强会员管理
- 国内甲醇市场基本走出了产能过剩局面
- 万新城市发展IPO观察一:业绩波动颇大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
- 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也提高了辨识难度
- 有色金属受工业制造业淡旺季影响较大
- 美媒称马斯克恐造成宪法危机争议,白宫紧急提醒权力受限
- 未来三年每年可新增销售茅台酒3000吨以上
- 双鹭药业与国外优势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已有7、8年历史
-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怎么干”?国家卫健委这样“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