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内幕调查 > > 正文

字号:  

上交所对其选择收益法评估的依据及合理性提出极大质疑

  记者了解到,《问询函》指出,大鹏畜禽目前已基本停止经营,且近年来持续亏损。而评估师根据收益法评估结果显示,大鹏畜禽股权价值为10194.10万元,较账面净资产评估增值3981.13万元,增值率为64.08%。在持续亏损前提下,上交所对其选择收益法评估的依据及合理性提出极大质疑;同时,上交所还因其评估师评估的每年盈利预测数与审计报告存在明显不一致,对此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是否遵守了审慎性原则也表示了质疑。

  针对各方质疑,11月29日,*ST昌鱼召开了现场投资者说明会。当被记者问及公司为何要将预盈的“评估优质资产”卖出?是否为了扭亏为盈,避免退市风险时,*ST昌鱼相关负责人回答:“为了给公司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我们现在出售大鹏畜禽的股份是非常合适的,当然也不存在您说的,(为了)扭亏为盈(避免)退市风险。”

  然而,结合*ST昌鱼的历史来看,自2000年登陆上交所以来,通过甩卖资产来 “保壳”已成为一种常态。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的整整17年中,这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在上市初期的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10年为正值,其余均为亏损。正是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一项,*ST昌鱼在2003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和2014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避免了被暂停上市的命运,这五年中,*ST昌鱼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9.22万元、411.64万元、95.85万元、511.71万元和576.24万元;而同期的非经常性损益则高达2356.92万元、3382.64万元、471.64万元、2776.62万元和2763.70万元,远远超出同期净利润规模。

  Wind统计数据还显示,从上市以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ST昌鱼累计融资5.61亿元,其中首发募资4.9亿元。相比之下,上市以来这家公司累计净亏损(扣非)3.47亿元,同期非经常性损益累计达6824.64万元。上市17年来,*ST昌鱼共计进行了3次现金分红,总金额则仅为3570.88万元。

  连年亏损,只能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突击“保壳”的*ST昌鱼,也只是A股 “壳公司”众生相之一。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