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内幕调查 > > 正文

字号:  

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也提高了辨识难度

  记者了解到,如今各种投资理财渠道日益丰富,银行员工在“跨界”销售产品中获得的提成也远远高于银行自有理财产品的提成,在利益驱使下违规销售行为频现。近期北京地区两家支行因员工违规销售投资性产品遭到监管机构处罚。不过,这种现象即将改变。10月20日起,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双录”制度即将正式实施,录音录像资料将有助于规范银行员工销售行为。

  根据北京银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两家国有大行均因支行员工违反规定擅自向客户推介销售投资性产品遭到处罚。两名违规员工终身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两家支行则被责令改正,且均罚款50万元。

  误导销售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在2012年,一位邓先生就被误导销售所骗。这位邓先生是被熟人推荐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价值500万元,且这位熟人是某银行的副行长,邓先生也就放松了警惕。但邓先生后来发现,这款产品筹集的资金用于投资河南的实体项目,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邓先生事后表示,“整个过程中丝毫没有提及这款产品根本就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个人的私售。如果我知道实情,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的”。

  记者了解到,误导销售的原因在于,银行员工在“跨界”销售产品中获得的提成远远高于银行自有理财产品的提成。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代销信托和保险产品给理财经理的提成最高,有的能达到千分之三或千分之五,一般由发行公司来支付;而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最低,不少在万分之一点五上下,二者之间最高相差达10倍。

  除利益的驱使外,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也提高了辨识难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和产品的界限愈加模糊,这也干扰了投资者的辨识。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