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内幕调查 > > 正文

字号:  

国内FOF产品很难套用传统的策略或模型

  记者了解到,“从资金委托方的需求来看,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银行等机构对高收益、低风险产品的需求,与资产相关指标的不匹配。”伴随首批公募FOF基金的热销,FOF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谈及对这类产品的投资看法时,一家银行的资管部投资经理如此总结道。

  如其所言,能不能平衡好收益和风险,正成为FOF甚至整个资管行业的新考验。但国内市场的诸多特殊情况,让传统的FOF投资管理模式都面临挑战。

  在上述银行投资经理看来,从银行的需求来看,理财产品的特点仍是做绝对收益。尽管监管要打破刚性兑付,但产品形态主要是预期收益型,平均久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这就意味着,银行理财多数时候都要能在3个月内实现客户的刚性兑付,不能容忍太大的回撤。

  需求与投资期限的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国内FOF产品很难套用传统的策略或模型。华创证券FOF/MOM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孙志远就表示,国外FOF产品一般会看重战略配置、轻战术,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市场通过战略配置实现的投资,期限可以达到3至5年;而在国内,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可能仅仅是几个月。部分银行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果发现以前买的产品净值每周往上走,而有一只产品突然出现大幅回撤,就可能会丧失对这种产品的信心。

  “FOF市场的最大需求来自银行,更偏重绝对收益。但与一般基金经理说的绝对收益不同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极为关注高点回撤。”孙志远补充称。而FOF产品所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其还表示,国内市场受资金驱动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部分大类资产的相关性异于其他市场。比如,一些本应该负相关的大类资产,长期来看却会出现同向变动。这也导致FOF很难通过所谓的资产搭配,在风险调整后提升收益。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