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产经广角 > > 正文

字号:  

长效机制让市场“稳”的底气更足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政策托底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的推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态势。从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作用,到国资委力推央企市值管理,再到机构投资者联手加仓、上市公司回购潮涌,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合力有效对冲风险,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也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认为这些稳市战略性力量将持续加码,将为A股资产估值的结构性重构提供上行动能。

  在入口端,资本市场严把质量关,培育优质公司群体;在出口端,坚持应退尽退,加速劣质企业出清;在投资端,丰富投资标的,更好满足投资者配置需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A股的可投性,也增强了市场“稳”的信心和底气。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聚焦提质增效重回报,通过加大分红频次以及稳定的回购增持等方式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值管理水平,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7年中央提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以来,房地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五限”调控手段、热点地区增加土地供给、改变土地出让政策、租售同权试点与立法准备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框架。北京、环京、合肥等热点地区商品房市场已出现明显降温,以机构为主导的租房市场也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迅速发展。

  在土地供应机制改革方面,未来土地供给将向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住房倾斜,以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例如,北京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供应6000公顷住宅用地,其中100万套为产权类住房,50万套为租赁住房,商品住房中约70%为共有产权房和中小套型商品住房。这种分类供给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楼市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使房地产炒作失去“最后一棒”的接棒人。

  金融机制设计方面,抑制投机性购房成为关键。一线城市对二套房的定向加息政策正在向二三线城市传导,预计未来市场利率仍将缓慢上升,而房贷利率特别是二套房贷利率将快速上升,银行放款周期也将明显加长。此外,公积金改革措施将最大限度地支持首次购房居民,防止其被误伤,同时严格控制开发商拿地的杠杆比例,并开拓稳健的居民投资渠道,以确保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效建立。

  财税机制改革同样不可或缺。随着未来城市供地结构逐渐向共有产权和租赁住房倾斜,地方土地财政必然受到影响。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3.56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40%。因此,开征对多套房拥有者的财产税,是调节贫富差距、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合理的财税制度改革,逐步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序入市,也是大势所趋。

  各项政策的平稳过渡与有效衔接是房地产长效机制成功的关键。例如,海南省在2023年4月发布全域限购政策,要求非本省户籍居民购买住房需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累计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主动性与执行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制度建设始终是核心。无论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其他领域,长效机制的建立都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确保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例如,在农业领域,稳定农产品市场重在制度建设,包括信息监测统计制度、市场分析预警制度、市场运行调控制度、市场信息服务制度和生产者经营能力培育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提升市场成熟度。

  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也体现在执行层面。例如,在公安机关信访工作中,公安部曾开展“大接访”活动,集中处理了一批群众信访问题,但“大接访”作为阶段性集中处理信访案件的行动,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将成功经验制度化、规范化,使公安机关能经常倾听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同样,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应急机制等措施,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日照市莒县通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在旅游服务领域,珠海市通过建立导游培训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导游的专业素养和文明旅游意识。这些实践表明,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完善、执行的严格和社会的参与。

  长效机制的建立,是推动市场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执行和社会参与,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市场“稳”的底气提供坚实支撑。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