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公司资讯 > > 正文

字号:  

茅台贵阳商务公司“失联”被列经营异常,茅台集团子公司再陷监管风波

  近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贵阳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外界对茅台集团子公司管理的关注,也再次凸显了企业在合规经营方面面临的挑战。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旭东,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的批发和零售以及房屋综合利用等,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有。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意味着该公司在2025年未按时完成年度报告的公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茅台集团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子公司长期被视为行业标杆。然而,此次事件却让外界对其内部管理机制产生质疑。尽管茅台集团在多个领域持续扩张,如“酒旅融合”业务的推进,但此次子公司被列异常,反映出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茅台集团首次因子公司经营问题被监管机构关注。此前,茅台(贵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曾因无法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联系,被贵阳市观山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尽管茅台基金表示办公地点未变,但其工作人员对被列入异常名录一事保持沉默,引发了外界对其运营状况的担忧。

  茅台集团在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方面也面临挑战。例如,贵州科比酒业有限公司因使用科比·布莱恩特的标识推出“科比酱酒”,曾引发争议。而茅台集团贵阳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世仲,曾长期在知识产权相关岗位工作,如今却因子公司经营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此次事件也提醒企业,合规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茅台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更应以身作则,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各子公司依法依规运营。否则,不仅可能影响企业声誉,还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

  茅台集团子公司再次被列经营异常,不仅是对茅台集团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白酒行业合规经营水平的一次警示。未来,茅台集团需在扩张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