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流向变化决定了杠杆率(负债/GDP)的分布
记者了解到,以信用总量来刻画的“钱”实质为非金融部门的负债,因此,“钱”的流向变化决定了杠杆率(负债/GDP)的分布。2016年,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信用总量/GDP)依然在上升,但增速趋缓。2016年杠杆率为244%,较2015年上升13个百分点,而2015年较2014年上升21个百分点。与上述信用总量部门变化一致,杠杆率增速趋缓主要源于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取得进展,与此同时,中央政府杠杆率保持不变,地方政府杠杆率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则分别比2015年上升8个和5个百分点。
2016年非金融企业(不含地方平台贷款和城投债券)杠杆率为149%,较2015年下降1个百分点。事实上,2009年“四万亿”之后,除了2011—2012年有一个短期回升之外,非金融企业负债增速总体上是下降趋势——这个特点与危机后美国的情况类似,说明在扣除地方平台和城投公司之后,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糟糕。例如,考察工业企业的“微观杠杆率”、即企业资产负债率,可以发现,全球危机后工业企业总体上呈现去杠杆的趋势,其中,私营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股份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是典型的(理性的)顺周期行为:在2008年危机前加杠杆,危机后去杠杆。就国有工业企业来说,虽然在2009年后为应对危机而迅速加杠杆,但自2013年后也在去杠杆。目前,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2007年的最低水平。
在剔除地方的平台企业和城投公司之后,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问题并没有目前舆论所说的那么迫切——尤其是进一步剔除非金融企业负债中涉及基建和房地产的部分之后。相反,随着经济的反弹复苏,非金融企业需要加杠杆。从2017年一季度数据看,恰恰如此: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速达到11.6%,高于2016年四季度的9.4%。不过,从债务融资工具结构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增速反弹主要依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供给,而贷款增速和债券增速均低于、甚至大大低于去年四季度的水平。由此看来,如果当前金融去杠杆过快,不仅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还会减少非金融企业的信用可得性。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今年以来A股再融资规模逾8000亿元,政策与市场共振推动融资热潮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
-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齐涨 标普创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天价“痛金”爆火:年轻人的黄金消费新趋势与争议
- 绿通科技:拟收购大摩半导体控股权
- 一天迎144家机构调研 股价创新高,铜箔并购引爆市场关注
- 百亿级股票私募单周加仓逾5个百分点,市场信心持续升温
- 欧美达成关税协议后 欧股欧元齐跌
- 指数震荡分化 如何把握盈利节奏
- 已预告业绩三胎概念股出炉,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落地
- 华尔街空头本月损失25亿美元,揭示了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市
- 券商密集发布“反内卷”研报,7月超300篇聚焦行业破局与市场新机
- A股有望迈上新台阶,挖掘半年报超预期线索
- 山西前首富杨建新800万股股份被拍卖,累计遭多次司法处置
- 航司半年报“冰火两重天”:低成本航空逆势增长,传统航企面临寒
- 多地密集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新型“资金盘”骗局频现,投资
- 山东路桥诉讼仲裁金额超30亿,公司面临重大法律风险
- 立讯精密IPO风波再起,百亿代持悬案与关联交易疑云缠身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北部湾银行黎栋国掌舵首秀: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IPO进程加速但
- 银联合规银行卡受理终端企业仅24席,国微技术在列
-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答记
- 浙商银行员工薪酬大幅下滑,人均年薪跌破40万,未来经营压力加大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银行卡清算机构管
- A股触底反弹超5000只上涨,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
- 离岸人民币涨穿7.12元 大涨超300点,创近十个月新高
- 指数震荡分化 如何把握盈利节奏
- 121家A股药企预亏超300亿元,医药行业整体承压迎挑战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
- 证监会的《通知》则在302号文的基础上
- 春节档票房冰火两重天 A股影视板块整体表现分化明显
- 金价持续上涨,机构预测未来仍有上行空间
- 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76家
- 持有债券4.5万亿元!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债券市场
- 中国香港证监会发布新规:限制港股IPO杠杆,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小幅下调18点,市场反应平稳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将发生深刻变化:市场预期与经济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