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财经观察 > > 正文

字号:  

“黑色星期一”席卷亚太股市,全球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2025年4月7日,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主要股指全线暴跌,引发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恐慌情绪。数据显示,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近9%,韩国综合指数跌幅超过5%,中国台湾省加权指数更是触发熔断机制,跌幅接近10%。澳大利亚标普/ASX 200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也分别下跌超6%和4%。

  此次暴跌的直接诱因是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疲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导致资金从高风险资产中撤出,大量涌入避险资产如债券和黄金。同时,日元走强进一步压制了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股价表现。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债收益率的快速下降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打击。

  在具体表现上,日本股市成为此次暴跌的重灾区。日经225指数开盘即大幅低开,并在盘中一度暴跌超过12%,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韩国KOSPI指数同样大跌8.77%,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中国台湾省加权指数则因跌幅过大触发了熔断机制,暂停交易。

  与此同时,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创下近五年新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超过4%和5%,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港股市场同样表现不佳,恒生指数收跌3.11%,创下近五年新低。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股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逾1000点,纳斯达克指数重挫3.4%,标普500指数创202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股市同样大幅收跌,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40指数分别下跌超过3%和4%。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黑色星期一”反映了全球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高度敏感性。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疲软、通胀压力持续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主要诱因;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中东局势恶化以及全球供应链中断等问题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展望后市,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仍面临较大的波动风险,但部分机构认为,随着各国央行采取更多刺激措施以及全球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改善,市场情绪有望在中期得到缓解。然而,投资者仍需警惕美欧经济放缓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全球流动性风险的上升。

  此次“黑色星期一”再次提醒投资者,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风险管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跟风操作或许是应对当前市场动荡的最佳策略。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