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产经观点 > > 正文

字号:  

国际上能够出口的谷物大约在3.5亿吨、7000亿斤

  记者了解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一些比较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有些农产品,国内的市场需求发展非常快,比如说大豆。但国产大豆的产量这几年却持续下降。于是,进口的大豆数量不断增长。去年进口大豆8400多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三分之二,而我们自己只生产大豆1200万吨。所以现在中国市场需求的大豆,85%以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一些产品,我们的增幅非常大,比如说玉米。玉米在2015年的总产量,大概接近4500亿斤,是中国三大谷物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最高的品种。但玉米数量的快速增长,却使更多玉米进入了仓库,与此同时,也没有挡住国内对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大规模进口。2015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合在一起接近4000万吨、800亿斤。

  这里面有几个根本原因。一种原因是有市场但产不出来,另一种是产出来了但卖不出去。根本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个是综合效益不高,一个是国际竞争力不强,这是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困境拖得越久,我们农产品的市场就可能会被更多的国际农产品占据,而农民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前两年有一些这样的意见,认为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低,国内市场反而需要财政补贴,农民获利又不多,何必生产那么多粮食?多进口一些不好吗?这个说法可能有道理,但它面对一些实际问题。

  一个问题是最近这些年来,比如说这十几年来,国际上能够出口的谷物大约在3.5亿吨、7000亿斤,而大家知道,我国的粮食需求接近13000亿斤。所以我们即使有很多外汇,买一些粮食也是可以的,但国际市场的粮食即使全部被我们买进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而且只要中国的粮食进口一加大,那么国际粮食贸易的格局就会被打破,国际粮价就会大幅上涨,中国进口就会给别的国家带去威胁,这盆水就会泼在我们身上,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现实的问题,中国是WTO成员,WTO成员都有义务把自己的市场向国际开放,也都有权利合理保护自己的产业,保护自己的劳动者。因为进入WTO时,我们是通过艰难的谈判来获得我国农产品对外开放的限度和保护的权利的。当然,这些权利和规则也是WTO所承认的,比如说粮食的关税配额制度。

  一些同志不了解这个情况,关税配额制度就是我国允许国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如果进口的数量没有超过我国承诺的关税配额数量时,我们对它实行低关税,但进口的数量超出承诺的配额数量后,会实行高关税。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