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财经观察 > > 正文

字号:  

创新药出海点燃增长新引擎,中国药企加速全球布局

  在医药产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创新药“出海”正成为推动企业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上半年,尽管创新药产业看似如火如荼,但以营收为衡量标准,排名前100的企业整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从2022年的同比下降4%,到2023年的降幅收窄至0.3%,再到2024年的降幅扩大至2.5%,全年总收入仅为10049.7亿元。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药出海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企业通过“License out”(授权出海)等方式,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从而在全球市场中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以恒瑞医药为例,其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创新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占总营收近一半,若加上创新药对外授权收入,创新药业务占比更是超过57%。恒瑞医药不仅在研发上持续发力,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3%,累计研发投入达38.6亿元,显示出其在创新药领域的深厚积累。此外,恒瑞医药还通过与国际药企的合作,成功将多款创新药推向海外市场,例如将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许可售给美国Hercules公司,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高达60亿美元。这种“出海”模式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为其未来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恒瑞医药,其他中国创新药企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例如,明济生物在资本寒冬中创下“出海”新纪录,其临床前药物FG-M701被跨国药企艾伯维(ABBV.US )以超17.1亿美元的潜在交易额独家许可。而东阳光药业与Apolo Therapeutics达成APL18881开发独家许可协议,总金额达9.38亿美元。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通过“License out”模式,逐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行业整体来看,创新药出海已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远大于中国本土市场,出海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获利空间和专利保护,还能借助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渠道,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创新药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快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等。同时,中国原CFDA于2017年加入ICH,促进了药品审评制度与国际接轨,为创新药出海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这一趋势下,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加速出海步伐。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交易金额接近500亿美元,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抗炎药物、小核酸药物等成为出海的热门领域。未来几年,随着中国药企研发实力的提升和出海模式的成熟,这一趋势有望持续加强。例如,平安证券研究所生物医药团队指出,未来三年,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有望继续增长,尤其是在双抗、CAR-T和ADC等前沿技术领域。

  从投资角度来看,创新药出海已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国金证券研究认为,全球创新药是科技进步兑现的重要领域,而中国创新药产业链正在崛起。建议投资者关注两类标的:一是具备海外突破能力的代谢、神经、自免适应症及前沿创新分子所映射的国内标的;二是国际化突破的龙头企业。此外,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在2024年3月14日早盘涨超4%,成交额快速突破10亿元,显示出市场对创新药出海趋势的高度认可。

  创新药出海不仅为中国药企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全球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中国药企研发能力的增强和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提升,未来中国创新药将在全球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健康福祉。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信息服务

  • “香兰雅室—董宝云墨兰画展”在人美美术馆成功举办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