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2025年4月4日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深度报道 > > 正文

字号:  

四大行资本补充计划启动,助力经济稳健发展与金融体系稳定

  近年来,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要求。根据多方报道,四大行近期通过定向增发、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手段,积极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缺口,以满足监管要求,同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贷款投放能力。

  从市场反应来看,四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2023年11月,财政部宣布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资本,这一举措被认为是26年来首次大规模注资国有银行,为四大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此外,四大行还计划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方式,进一步补充资本。数据显示,仅2023年,四大行就计划发行超过4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以弥补资本缺口。

  尽管四大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远超监管要求,但随着TLAC监管要求的实施,四大行仍需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资本缺口的补充。根据测算,四大行的TLAC缺口预计到2025年将扩大至2.2万亿元,其中农行和中行的缺口最大,分别为1.03万亿元和9690亿元。为此,四大行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包括发行非资本性债务工具(如TLAC债券)以及优化资产结构,以提升资本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不仅对银行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增加资本金,四大行可以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为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从而助力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然而,资本补充计划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成本可能上升,这将对银行的利润空间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TLAC工具的发行和使用需要符合国际监管标准,这要求银行在资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上更加精细化。因此,未来银行需要在资本补充的同时,注重内源性利润的积累,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不仅反映了当前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也体现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责任担当。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