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深度报道 > > 正文

字号:  

雷军回应“入局太晚”质疑:小米汽车以成绩证明实力,未来目标全球领先

  2025年3月28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武汉大学雷军班主题班会上,针对外界曾质疑其入局汽车领域“太晚”的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虽然一年前小米造车被部分人认为起步晚,甚至有人质疑“苹果10年都干不成的事,凭什么小米3年就能干成”,但如今这些质疑已经全部消失。雷军强调,小米汽车凭借SU7的优异表现,用实际成绩证明了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潜力。

  雷军提到,小米造车的起步时间确实晚于一些竞争对手,例如特斯拉和蔚小理等企业,但小米通过后发优势,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以及市场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他指出,小米造车初期投入巨大,仅首期投资就达到100亿元,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总计投入100亿美元。这种长期规划和资源投入,使得小米能够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迅速站稳脚跟。

  在谈到小米汽车SU7的表现时,雷军表示,这款车型自上市以来订单量迅速增长,交付速度也在逐步提升。例如,SU7 Pro版的交付周期已从最初的10-12周延长至20-23周,而Max版的交付周期更延长至29-32周。这表明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高度认可和期待。此外,小米还计划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高性价比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外界对小米造车盈利能力的担忧,雷军直言,小米汽车预计将在销量达到3万至4万辆时实现盈利。他强调,小米造车的目标不仅是短期盈利,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硬核科技领域的引领者。

  在谈到小米造车面临的挑战时,雷军表示,小米造车仍处于投入期,需要克服产能提升、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竞争等难题。但他也充满信心地表示,凭借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小米汽车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更大的突破。

  雷军还提到,小米造车不仅是小米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他指出,小米汽车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将面向全球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这将有助于小米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行业的地位。

  雷军总结道:“晚有晚的好处。”他认为,小米造车虽然起步晚,但通过后发优势和精准的战略布局,小米汽车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并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推动行业的发展。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