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财经观察 > > 正文

字号:  

揭秘银行招聘背后的“内推”陷阱:20万起步,花钱买岗的真相

  近日,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发布了一份关于银行招聘的调查报告,揭示了银行内推岗位背后隐藏的暗流与潜在风险。这份报告指出,许多求职者通过支付高额费用,试图通过“内推”方式进入银行工作,但这种看似捷径的途径实际上充满了陷阱和危机。

  根据调查,银行内推岗位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核心岗位。这些岗位是银行面向个人客户的前沿阵地,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是银行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桥梁。一位自称从事内推业务的中间人表示,他的“内推业务”非常靠谱,已经帮助不少人成功进入了理想的银行岗位。他声称,只要客户有需求,他们就可以通过所谓的“内部关系”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所谓的“内推”服务并非真正的捷径,而是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些求职者在支付了高额费用后,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例如,有求职者在支付了11万元后,被告知可以进入央企旅行社的岗位,但最终却未能获得任何实习证明和背景调查材料,失去了宝贵的秋招和春招机会。

  这种“内推”服务的套路并不复杂,但其危害性却非常大。一方面,它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使得那些真正有能力的求职者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它也给那些缺乏经验的“职场小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进行诈骗活动,收取高额费用后消失无踪。

  除了银行内推岗位外,类似的“内推”服务还存在于其他行业。例如,在足球领域,一些高校学生通过支付金钱获得内推机会,结果却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骗局。这些学生不仅失去了宝贵的就业机会,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求职者应保持警惕,避免陷入“内推”陷阱。首先,求职者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聘信息,避免轻信不明来源的中介和广告。其次,求职者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最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诈骗行为,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银行内推岗位虽然看似诱人,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求职者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求捷径,以免落入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