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内幕调查 > > 正文

字号:  

舆论对于新股发行提速的关注空前高涨

  记者了解到,“上会就像是在评分,利润规模是基础分,根据其他各类不同的问题再扣分。但有时候是60分及格,有时候要90分才及格,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对于当前IPO项目审核标准,某大型券商保荐代表人张强(化名)打了个比喻。

  在张强的回顾中,究竟是“60分及格还是90分及格”,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舆论对于新股发行提速的关注空前高涨,对于过会项目的审视也开始谨慎严格,上会时的审核尺度也开始悄然收紧。

  张强自己负责的一起IPO项目,正是在这种审核风向的变化后被否决的。几个月前,在得知结果的当天,他直言“非常懊恼”。

  从反馈意见和最终否决意见来看,被否的原因是在于公司历史沿革中的一次变更和过往处罚经历。对于这些问题可能造成上市的阻碍,张强其实早有预期。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对照企业上市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取得了处罚机构对这次处罚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的证明,中介机构也对此发表说明。但即便如此,这起项目最终还是遭到否决。

  面对最终的审核结果,张强既有疑惑,也有无奈。疑惑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固有的、不可消除的问题,经过整改后对企业发展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以往审核中是被允许和认可的。而当前被否之后,新的审核标准在哪里,并不明晰。无奈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固有问题,投行能做的努力甚微;并且,在被否之后,项目已经被多家同行争抢,是否继续合作尚且不明。

  张强面临的审核标准问题,也是多位投行人士在近半年来,感受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在沪上某大型券商投行部副总经理王明耀(化名)看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带有“瑕疵”,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再正常不过。此前的审核标准下,如果因为过往处罚等风险点被否,多半是由于发审会认定问题整改不到位,或截至上会时仍有敞口,这种审核意见在业内是能够接受和认可的。在近期,伴随审核的收紧,甚至有一种“有不良记录就不能上市”的趋势。

  “这是不是不允许企业有纠错的余地?按照这种审核标准,可能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很难通过的。”王明耀称。

  审核尺度的变化,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界定上也有体现。例如,王明耀就透露,其所在公司已有几个IPO项目被否,相关公司的利润规模都很高,远超过上市标准规定的利润规模。对比近期被否的案例的审核意见,和上半年发行时候的案例,前后的标准让人摸不着头脑。上半年一些企业的过会理由,和现在一些企业的被否理由,甚至是差不多的。“现在不知道审核标准是什么。”这句话,他反复强调了很多次。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