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产经评论 > > 正文

字号:  

1149.02公斤的高产纪录是如何创造的?

  记者了解到,听到超级杂交水稻创纪录的消息,62岁的乜红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功夫总算没白费”,他紧紧握着同事的手说道。

  1149.02公斤的高产纪录是如何创造的?首先是选种,挑选颗粒饱满的种子,初步筛选完毕后,再进行精选,“将种子沉浸在盐水盆中,浮起来的不要”。

  乜红民回忆,育秧时,需在苗床上搭薄膜拱棚,既保温,又防止水分蒸发。此外,“秧苗的株距太紧凑或太稀疏,也会影响到产量。”他说,到插秧时,每块田地四周都会拉上线,工作人员拿17厘米的小棍子,沿线插。

  插秧在4月中旬,气温10℃左右,水温很低。参与种植的农民光脚下水,出来后“脚底皱得像方便面,腿还老抽筋”。由于株距要求比较苛刻,常有人抱怨,“我们种了一辈子地,从没干过这样的活。”

  当地种芹菜、茄子的农户,育苗后直接在旱地栽种。“水稻也可以在旱地栽种。”2015年,乜红民提出,先在旱地挖沟,间距保持一致。挖好后开始插秧,同时将水往沟里引。“水流跟着人走,这边刚插完秧,那边水就浸上了。”

  这项命名为“旱栽苗”的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农民无需下水受罪,秧苗间距也能保证,速度快了不少。

  种植过程中,团队也在不断探索。示范田被分割成一个个地块,各地块种植方式、稻子的密度不同。“有的种植密度是1.5万株/亩,有的是1.2万株/亩;有的株距是20厘米,有的是23厘米。”乜红民介绍。

  等收成时,工作人员会测验不同地块的产量,来验证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刚开始我们种植的株距是17厘米,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株距22厘米时,水稻产量更高”。他说,来年会在示范田大面积推广,“但也会在个别地块,实验其他种植方法。”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