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或大幅缩水,多因素影响市场
2025年开年以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简称“二永债”)的发行规模和频次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截至2月11日,全国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无二级资本债发行,而永续债方面,仅有桂林银行成功发行了一笔30亿元的永续债。与此同时,2024年全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达到了1.61万亿元,相比2022年和2023年的1.12万亿元,增幅约为48.26%。
专家分析认为,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短期内对资本补充的需求减弱。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和市场利率的下行。然而,2025年初,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回升,导致部分银行推迟或取消了“二永债”发行计划。
二是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下行空间有限,部分银行选择推迟发行以降低融资成本。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指出,当前国内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银行为了降低票面利率和融资成本,选择在利率较低时发行债券。
三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每年1月份通常是银行“二永债”发行的淡季,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银行发行活动相对减少。
四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但外源性融资渠道有限。尽管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需求,但由于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较弱,外源性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导致其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发行“二永债”。
五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2024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给过剩,部分银行选择暂缓发行以避免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
六是银行内部资金状况良好。部分国有大行由于自身资金充裕,选择暂缓“二永债”发行,以优化资金结构。
七是监管政策的影响。随着资本新规的落地,银行对资本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部分银行选择在新规实施前谨慎行事。
八是市场情绪的变化。2024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市场情绪较为乐观,但进入2025年后,市场情绪有所降温,部分银行选择观望。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将有所缩水。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将在1.7万亿元左右。中信证券则预计,净融资规模将在3500亿至4000亿元之间,对应的发行规模在1.55万亿至1.6万亿元之间。
尽管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可能有所缩水,但市场仍需关注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未来,随着市场利率的进一步调整和监管政策的完善,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有望逐步恢复。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今年以来A股再融资规模逾8000亿元,政策与市场共振推动融资热潮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
-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齐涨 标普创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天价“痛金”爆火:年轻人的黄金消费新趋势与争议
- 绿通科技:拟收购大摩半导体控股权
- 一天迎144家机构调研 股价创新高,铜箔并购引爆市场关注
- 百亿级股票私募单周加仓逾5个百分点,市场信心持续升温
- 欧美达成关税协议后 欧股欧元齐跌
- 指数震荡分化 如何把握盈利节奏
- 已预告业绩三胎概念股出炉,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落地
- 华尔街空头本月损失25亿美元,揭示了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市
- 券商密集发布“反内卷”研报,7月超300篇聚焦行业破局与市场新机
- A股有望迈上新台阶,挖掘半年报超预期线索
- 山西前首富杨建新800万股股份被拍卖,累计遭多次司法处置
- 航司半年报“冰火两重天”:低成本航空逆势增长,传统航企面临寒
- 多地密集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新型“资金盘”骗局频现,投资
- 山东路桥诉讼仲裁金额超30亿,公司面临重大法律风险
- 立讯精密IPO风波再起,百亿代持悬案与关联交易疑云缠身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财通资管以732只的产品数量稳居榜首
- 基金业协会正在推动“三类股东”问题妥善解决
- 沪深两市共有1053家上市公司购买11521款理财产品
- 去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
-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 部分村镇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仍超3%,存款市场“倒挂”现象引关注
- 302号文的一个“重头戏”是严格规范债券代持行为
- 美股能否重拾涨势:市场波动与政策预期交织下的新机遇
- 5支“国家队”基金规模仓位均创新低
- 六部门修订发布管理办法 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
- IC总持仓和总成交均增加,多空主力双方均增仓
- 央行开展1667亿元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信号助力经济稳定发展
-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齐涨 标普创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宁夏物价“11连降”与全国CPI走势分析:27省份1月CPI上涨,经济
- 大摩:A股并未全面过热,市场仍处于牛市阶段
- 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负责人答记者问
- 浙商银行员工薪酬大幅下滑,人均年薪跌破40万,未来经营压力加大
- 韩国股市“铁拳出击”:李在明政府联手监管机构打击非法交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