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映雪投资产品暴雷,投资者损失惨重,代销方华福证券被指失职
2025年1月10日,百亿私募映雪投资旗下产品“映雪福牛1号”因大量投资于地产债而遭遇净值暴跌,引发广泛关注。该产品标榜为中低风险,业绩基准年化达到5.5%,但实际净值自2024年11月起长期停滞在0.32区间,导致多位投资人遭受百万级损失。
根据合同约定,当基金份额净值连续3个工作日低于或等于0.985元时,将触发“特殊临时开放日”。然而,有投资人反映,代销方华福证券未履行告知义务,甚至在内部信息显示赎回资金到账的情况下,仍声称未通知客户。这一行为被投资人指责为“一问三不知”,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损失。
映雪投资近年来屡次踩雷违约债券,包括“19华晨01”、“西王01”等多只债券,累计踩雷十多次。这些事件不仅导致其旗下多只产品提前清盘,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多次处罚。例如,中基协对映雪投资及其关联公司开出14条纪律处分决定书,涉及未尽审慎勤勉义务、未披露重大事项等五大罪状。
映雪投资的管理团队也面临严重信任危机。其创始人郑宇曾是国盛证券自营部门负责人,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但近年来却因多次踩雷和违规行为被限制高消费。此外,映雪投资的子公司莱茵映雪也因关联交易未披露等问题收到警示函。
在法律层面,映雪投资因信息披露不全、拒绝赎回、伪造净值等问题被多位投资者起诉。上海金融法院审理后认为,映雪投资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投资者未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伪造净值的指控。尽管如此,投资者对映雪投资的信任已降至冰点。
映雪投资的危机不仅影响了其自身,还波及了多家合作机构。例如,深圳雪杉基金、杭州莱茵映雪等关联公司因违规行为被中基协处罚,部分产品暂停备案半年。此外,映雪投资还因合同纠纷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进一步加剧了其经营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基金行业近年来频繁暴雷,映雪投资的案例再次提醒投资者需谨慎选择私募产品。债券私募应加强信研评估,合理控制风险,并在发生违约时积极处置净值以修复投资者损失。
映雪投资的暴雷事件不仅暴露了其在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也引发了对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深刻反思。未来,监管机构和行业从业者需共同努力,提升私募基金的透明度和合规性,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中国汽车出海最佳窗口期或仅剩三年,行业面临“黄金窗口”与“窗
-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新高,突破2.3万亿元
- 土耳其切断与以色列所有经济联系,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 打一局上百元 羽毛球怎么越吐槽越贵,平民运动变“贵族运动”?
- 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面或迎季节性收紧
- LABUBU后又一IP爆火 网友:比黄金离谱,新IP“星星人”价格飙升
- 董宇辉出走后东方甄选GMV缩水近四成,股价暴跌,转型之路艰难
- 上周新增IPO受理企业1家,科创板成热门板块
- 曝英伟达RTX50系显卡本月或将降价,库存压力与市场调整引发关注
- 高凌信息:华金领越3月内拟减持1.03%
- 中旗新材:股东拟减持公司股份,控股权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 刘强东花180亿买了个新平台,再出重拳布局全球零售
- 银行和交通运输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投资者仍需注意市场波动风险
-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贷款遇偿还难题,债务危机引发广泛关注
- 金价四连跌 金条价格能突破800元吗
- 2021年至今全国累计减税降费9.9万亿,十年减税降费超13万亿
- 年内险企裁撤近1800家分支机构,保险业“瘦身”潮加速推进
- iOS 26 增强来电筛选功能,苹果打造更智能的通讯体验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创新药出海点燃增长新引擎,中国药企加速全球布局
- 国投泰康信托获评“诚信托”管理团队奖
- 2025年1—4月财政收支情况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
- 税收红利激活长三角“大市场”
- 中国人民银行:一季度新增私人控股企业贷款2.4万亿元
- 未来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争夺战将会持续加速
- 邮储银行山西分行7亿元信贷支持春耕备耕 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
- 新华保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58%,显示出公司业务品质的持续改
- 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部署202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 影石Insta360正式进军无人机市场,两款新品首曝引发行业关注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
- 官方:将引导调减百万头能繁母猪,稳定生猪市场
- 特朗普发币引热议:政治与金融的双重挑战
- 助贷担保暗藏暴利收割,监管亟待加强
- 一汽集团也迎来了“重振山河”的新时刻
- 百亿私募映雪投资产品暴雷,投资者损失惨重,代销方华福证券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