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金融股市 > > 正文

字号:  

严打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复杂多样,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危害了经济金融安全。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

  最高检和证监会多次强调,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最高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意见强调,要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二、加强行刑衔接,完善法律体系

  为了提高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效率和效果,最高检和证监会加强了与公安机关的协作,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行刑衔接机制。2024年5月,最高检、公安部、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从总体要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刑事案件的管辖、证据收集与审查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案件办理程序,完善了协作配合机制。

  三、典型案例震慑作用显著

  最高检和证监会在多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多起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展示了检察机关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例如,2020年11月,最高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12起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涵盖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规、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等犯罪行为。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当前证券犯罪的主要特点,还彰显了依法从严惩治证券违法犯罪的态度。

  四、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关键责任

  最高检和证监会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压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的关键责任,以及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看门人”责任。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不敢腐氛围,推动形成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五、加大财产刑适用力度,追赃挽损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高检和证监会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时,加大了财产刑的适用力度。2024年5月,最高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严格控制缓刑适用,最大限度地追赃挽损,确保投资者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

  六、推动法治化市场环境建设

  最高检和证监会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同时,积极推动法治化市场环境的建设。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修订司法解释等方式,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夯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例如,最高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和内幕交易司法解释,为“零容忍”追责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七、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打击跨境犯罪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跨境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为此,最高检和证监会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时,加强了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建立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机制,有效应对新型证券期货犯罪行为,维护全球资本市场的稳定。

  八、持续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

  为了提高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专业化水平,最高检和证监会在多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办案质效、完善制度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和证监会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中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例如,2024年5月,最高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案件办理程序,提升了办案质效。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最高检和证监会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