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不会将比特币纳入外汇储备 韩国央行对此持谨慎态度
2025年3月17日,韩国央行(BOK)在回应国会议员质询时明确表示,从未考虑将比特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一立场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正在探讨是否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的背景下。
韩国央行强调,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市场稳定性不足,这使得其作为外汇储备的可行性受到质疑。央行官员指出,如果市场不稳定,比特币在变现过程中可能面临交易成本急剧上升的风险。此外,比特币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储备的基本标准,包括流动性、市场价值和信用评级等要求。
尽管捷克、巴西等国对加密货币持积极态度,甚至有国家计划将其纳入外汇储备,但韩国央行对此持谨慎态度。韩国央行补充道,欧洲央行(ECB)、瑞士央行和日本政府等主要央行也对比特币作为外汇储备持否定立场。
韩国央行的立场并非孤立。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在考虑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时都面临类似的挑战。例如,美国虽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曾讨论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但目前仍处于观望状态。英国财政部也明确表示没有计划引入类似美国式的比特币储备。
韩国国内对比特币的态度也较为复杂。尽管韩国政府早在2017年就将比特币合法化,并允许其交易和使用,但近年来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例如,韩国金融监管机构曾多次警告比特币市场的风险,并加强对交易所的监管。此外,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金炳焕曾公开表示,比特币不具备“固有价值”,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对比特币的热情并未完全消退。2024年,韩国两党承诺在选举前推动比特币政策,甚至计划批准比特币ETF的交易。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仍需经过严格的监管审查和公众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仍然是其作为储备资产的主要障碍。根据市场分析,比特币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剧烈波动,最高曾突破6.9万美元,但最低时仅为1.1万美元。这种波动性使得比特币难以成为稳定的储备资产。
韩国央行的立场也反映了其对加密货币潜在风险的担忧。央行官员指出,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可能导致其价值受到市场情绪的极大影响,而缺乏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信用背书和监管保障。
韩国央行明确表示不会将比特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一决定不仅基于比特币本身的市场特性,也反映了韩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谨慎态度。未来,随着加密货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政策环境的变化,这一立场可能会受到重新评估。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中国汽车出海最佳窗口期或仅剩三年,行业面临“黄金窗口”与“窗
-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新高,突破2.3万亿元
- 土耳其切断与以色列所有经济联系,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 打一局上百元 羽毛球怎么越吐槽越贵,平民运动变“贵族运动”?
- 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面或迎季节性收紧
- LABUBU后又一IP爆火 网友:比黄金离谱,新IP“星星人”价格飙升
- 董宇辉出走后东方甄选GMV缩水近四成,股价暴跌,转型之路艰难
- 上周新增IPO受理企业1家,科创板成热门板块
- 曝英伟达RTX50系显卡本月或将降价,库存压力与市场调整引发关注
- 高凌信息:华金领越3月内拟减持1.03%
- 中旗新材:股东拟减持公司股份,控股权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 刘强东花180亿买了个新平台,再出重拳布局全球零售
- 银行和交通运输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投资者仍需注意市场波动风险
-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贷款遇偿还难题,债务危机引发广泛关注
- 金价四连跌 金条价格能突破800元吗
- 2021年至今全国累计减税降费9.9万亿,十年减税降费超13万亿
- 年内险企裁撤近1800家分支机构,保险业“瘦身”潮加速推进
- iOS 26 增强来电筛选功能,苹果打造更智能的通讯体验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再创年内新高,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 美元指数11日下跌,反映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 特朗普将征收钢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风波
- APP金光集团纸浆原料林深度观察
- 2025年1—4月财政收支情况
- 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 民生保障扎实推进(数说2024)
- 国内首个“全牌照”评估品牌诞生 “中瑞世联”扬帆起航
- 前五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2% 重点领域财政支出保障有力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南方水稻机械化种植推进工作的通知
- 水下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未来爆发点初现端倪
- 领英推出“技能图谱”,为预测劳动力市场变化提供全新衡量标准
- 市场监管部门去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381.2万件
- 全国渔业安全事故直报系统将于2022年1月1日启用
- 旷视科技2019年上半年亏52亿元
-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活动的通
- 关于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通知
- 永茂泰IPO观察一:客户集中度过高 过度依赖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