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杨宝录的山水画
褚哲轮/文
杨宝录是北方画家,但他的山水画却从源于南方的“南宗”画起。
明代董其昌以禅论画,把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宗、北宗”两大体系,认为“南宗”乃文人画主流,“北宗”乃皇家院体画工,不足称道。南宗以唐代王维为首,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中恕,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其主要皴法语言为“披麻皴”。北宗始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勾线设色,富丽堂皇,以“斧劈皴”为主要皴法。这样,“斧劈皴”、“披麻皴”作为南北两宗最典型的语言特征,成为北宋之后区分南北宗的标志性画法,皴法的不同也就基本决定了山水画的南北宗风格。但从历史上南北宗画家所在地域和山水风格来看,北方画家不一定是北宗,南方画家也不一定是南宗,比如刘、马、夏,生活于南方,表现南方山水但风格属于北宗,荆浩、李成、范宽、郭熙父子画北方山水而归南宗。进入现当代,山水画已不拘泥于南北宗,无论南宗北宗皆为我所用,像黄宾虹,融合南北而集大成化为自家皴法,已经很难以南北宗而论。但是在师法上,画家们还是各有偏好的。
我们看杨宝录的画法,始于南宗而又以巨然之法为多,融会南北而自成面貌。为什么一位北方画家先从南宗开始又以巨然之法为多呢?
我们知道,南宗主要皴法“披麻皴”,为董源变化王维勾斫法而来。董源所在的江南,是六朝萌发山水画的故地,这里风景秀美,气候湿润,草木葱茏,烟雨迷茫,与北方的雄峻山川迥然不同。其山水“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多是江南平缓的峰峦,明净的江湖溪流,疏林远树,水村渔舍,林麓洲渚,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真实地描绘出了江南草木葱茏、烟雨迷茫、平淡幽深的山容水色,江南山川的神韵灵气。其门人巨然师法董源而自成一派。但是,当后来巨然来到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时,面对北方的一山一水,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几经努力,巨然在画风上特别是构图和造型方面力求适应北方的地貌特征,终于以原有语言实现了表现北方山水的画法。然而,这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欣赏。但是,这种画法却开辟了源于南方的“披麻皴”表现北方山水的先例。所以,虽然师法董源,亦多施披麻皴、点皴,但与董源相比,巨然的笔墨更趋于粗放,披麻皴粗而密、大墨点苔粗而重,鲜明、疏朗,笔法老辣、率意,大有北方山水的意趣。这为北方画家学习南宗皴法提供给了一个成功范例。
来自北方的画家始于南宗而多巨然笔意,可以说这是杨宝录非常高明的地方。通常,山水画家师法“元四家”尤其是王蒙的居多,但这往往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以古人的笔墨画得很熟练,但当面对真山真水的时候却难以从容自为。杨宝录不同,他越过元代而直取北宋巨然,一步便找到了表现北方山水的捷径。故而,在寻找自家笔墨语言的时候,杨宝录“一超直入如来地”,很快通过转换完成了自我风格的塑造。这便是我们看到的这本册子中的作品。
杨宝录的山水取法乎上,以北宋为宗,用以大观小之法,全景观照,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主峰挺拔而四面峻厚,线条挺括又不疾不砺,或一石一壑,或一峰一岭,丘壑纵横,树木茂密,溪水清远,山径幽深。在画法上以南宗为主,又融会北宗画法,多以水墨渲染,不作平铺,先以墨线皴出峰峦山壁、浓淡向背,再将石体皴染得斑斑驳驳、坚凝沉稳,以聚散变幻的双勾和点法画杂草树木,既画出了北方山水之苍劲,亦不乏南宗山水之秀润,若清音过水,宁静悠远。其近作青绿设色山水,又多了几分南方的温润,清新松阔,敦厚和雅。一如其人,外圆而内方,外柔而内刚,文质朗朗。
对于杨宝录的山水画诸多名家也多有称赞及点评。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龙瑞表示,看了宝录的画,笔墨都有,画面开阔,也比较整体。中国画有时过于整,会影响节奏,原因是画面缺少大块重墨,对比弱。一旦对比过强,节奏感加强,画面就显得有些碎,整体感就差,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杨宝录把握的还比较好。总的来说宝录的画比较完整,画感觉静,也厚重,大画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今后得在意境方面多挖掘。会有更大提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墨画院院长满维起作为杨宝录的老师,他曾讲到:宝录的画较以前有进步,现在画能深入进去,画得很丰富,不乱。给人的感觉既整又厚。再加几分灵巧更好。宝录画画一直很勤奋,人也实在,多次拿画让我看,我很感动,希望他在今后的绘画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这是我最大的期望。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范扬表示,中国画讲“骨法用笔”,有时候几根硬朗的线条强调一下结构,就是骨法用笔。在杨宝录的画里能看到,他笔墨基本功扎实,用笔狠,线条稳中求变,也很肯定,画面组织也很有序,整体掌握能力强,细部结构处理很到位。比如房子、路径出入、院子留白、水纹的画法都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如同人在画中游走。宝录的画看了给我的印象具有“南北性”,既有北方的“苍”,又有南方的“润”,也许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这一点难能可贵。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山水画理论与创作专业博士曹建华表示,芥子园画谱对中国画家来说好象“一部字典”,常看、常临,尤其山水画家,石法、树法、水法都是必修之课,否则很难入山水画之门。宝录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学习和临摹古人的画,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再加上经常外出写生,他的山水画能表现出: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运用传统笔墨皴法,加上写生来的一些新元素,结合现代构成关系,整合在一起,形成现在的样式,是其山水画定位为传统与现代之间。宝录山水画紧中带松、既清新、又不失厚重。现正处在磨合阶段,我想通过他的努力坚持,自己的面貌会更加突现。
作画是寂寞之道。杨宝录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毕业之后,并没有回到故地去做一位轻松悠闲的地方名画家,而是在位于北京西山一带的凤凰岭美术馆安顿下来,不闻时事,潜心作画。正确的取法加上不懈努力,不几年功夫杨宝录的山水画面貌大变,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故此笔者坚信,如假以时日,开阔理路,书画通融,杨宝录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必有所成。
注:褚哲轮,美术理论家,批评家。《中国凤凰美术》主编,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工作室教学文献特约编辑。著有《变易美学•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哲学》(三卷本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主编《写生范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主编《姜宝林四大家四高僧作品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主编《横竖有理》(曾来德著上、下卷,合作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等。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范扬 笔墨之巅——中国书画名家致敬传统展望未来
- 聚焦马连道:鹰翔计划项目运营中心社会与法治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柳
- 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成立暨工程启动仪式发布会
-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
- 由衷的心声 - 苏士澍主席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祖国—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活动荣誉榜
- 以“溯古”为根 以“通今”为魂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
- 携手“爱国行动”心声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宾感言报道
- 升华人生 感恩遇见 — 系列报道之三: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学
- 他们对“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怎么看?— 系列报道之四:专家学者
- 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REDMI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圆满收官,雷军声音引爆全网热议
- 陇东面食里的烟火人生
- 徐立明——全球顶级艺术家推荐
-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丹心向阳书画展”
- 黄土儿女赤子心——记广东省原文联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联主席张俊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镜头背后的太极 皑麦文化携手劲太极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
- 完片担保新基建落地上海科技影都,全面推进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
- 暑假带娃去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享“野趣”
- 老崔说画:阿夫列莫夫的当代印象派艺术
- 宅家提升免疫力 劲太极首推《太极防疫功》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圆明园
- 乐融儿童之家西红门校区停课事件追踪
- 北京文旅携手肯德基推出文旅主题餐厅,打造文化与美食融合新体验
- 军旅书法教育家蔡民基研究探索创建一体化书法教育体系纪实
- 仲泊游随笔画典:《史记》典故里的人之“田忌赛马”
- 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金牛辞岁去 福虎呈祥来”2022迎春对联比赛正式启动
- 马文典国画十二生肖图情趣盎然
- 画家仲泊游:以狂草的书写入画 以超写意造型去绘画
- 《哪吒2》票房突破120亿,光线传媒股价巨震,市值飙升近千亿
- 《哪吒2》晒图回应成为影史第一,导演饺子回应“出来混”:坚持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广化寺
- 从望志路106号,到兴业路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