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商界视野 > > 正文

字号:  

进口天然气绝大部分来自央企的“三桶油”

  记者了解到,在12月3日,中石油称,为保供应,其下属的青海油田三大气田提前满负荷生产保供气,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

  眼下,占据河北省燃气供应最大份额的民营企业——新奥燃气正在密切监控着该市每日的气量需求变化,并结合上游气源单位的供应计划,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制定保供方案。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启动天然气保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显示,此次工业用气的断供和居民用气的减供主要原因在于上游供应商——中石油的减供。换言之,中石油才是这座城市管道燃气的真正供应商,新奥则是作为中石油燃气的分销商。

  多年来,这家民营城市燃气供应商与中石油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在近年石家庄推进去煤化的过程中,双方与当地政府形成了紧密的协作。2017年2月,中石油下属子公司华油集团与石家庄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框架协议》,以加快石家庄市“气代煤”计划的实施进程。

  作为分销商的新奥,拥有着这座城市的多数燃气末端运输管线,而连接着这些末端的前端管线——那些从遥远的海外伸向河北并最终抵达这座城市的中枢管线,则来自中石油。由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管道运输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石油是我国最大的油气管道建设运营商,拥有管道总里程约5.06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里程约占全国的70%,天然气管道里程约占全国的90%。

  中国天然气缺口常年存在,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进口天然气绝大部分来自央企的“三桶油”,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其中,管道气部分主要来自于中石油。“事实上,由于管道资产受制于人,使得‘三桶油’之外的企业很难从事天然气进口,管道资产成为了天然气输入的一个咽喉。”董秀成分析说,“正因如此,天然气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管网的改革。”“气荒”将包括管网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油气改革核心难题再次摆上了桌面。对于管网改革而言,打破三家分治、打破管网垄断已经势在必行。

  12月4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向外界表示,中石油已经与中海油达成相关协议,准备采取在天津互联互通的方式联手保供,这是有史以来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保供。中海油可能将通过天津液化天然气临港分输站外输管道向滨达燃气管线正式对外输气。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 北京林业大学2025级MBA校外导师聘任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