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款人身险产品退保超1亿,银保渠道成高发区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4年共有近百款人身险产品年度累计退保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单一产品最高累计退保金额达72.82亿元,显示出人身险市场中部分产品的高退保风险。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人身险公司的现金流和业务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销售渠道来看,银保渠道依然是人身险产品退保的高发区。根据相关数据,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万能险和年金险等理财型产品成为退保的主力。例如,中信保诚人寿的“智尚人生”年金保险C款(投资连结型)在银保渠道销售,其累计退保金额高达72.82亿元,退保率为22.2%。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银保渠道销售的某款年金险产品当季退保金额也高达75亿元。
高退保率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部分人身险产品设计复杂、条款冗长,消费者难以理解其长期属性和风险特征,导致退保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的销售模式过于依赖短期利益,部分产品被设计为“高现金价值”,鼓励投保人短期内退保以获取高额回报。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加剧了人身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险行业的综合退保率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公司的退保率仍超过10%。例如,长生人寿保险公司的退保率高达22.2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指出,万能险利率下调、销售误导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是导致高退保率的主要原因。
面对高退保率带来的挑战,人身险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一方面,部分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销售渠道来降低退保风险;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在加强对人身险产品的监管力度。例如,银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中新增了多项规范要求,旨在减少不合规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消费者在选择人身险产品时也需更加理性。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产品的保障水平、收益预期以及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并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同时,监管部门呼吁保险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产品的透明度,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人身险行业整体退保率有所下降,但高退保率问题仍需引起重视。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的逐步规范,人身险行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中国汽车出海最佳窗口期或仅剩三年,行业面临“黄金窗口”与“窗
-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新高,突破2.3万亿元
- 土耳其切断与以色列所有经济联系,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 打一局上百元 羽毛球怎么越吐槽越贵,平民运动变“贵族运动”?
- 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面或迎季节性收紧
- LABUBU后又一IP爆火 网友:比黄金离谱,新IP“星星人”价格飙升
- 董宇辉出走后东方甄选GMV缩水近四成,股价暴跌,转型之路艰难
- 上周新增IPO受理企业1家,科创板成热门板块
- 曝英伟达RTX50系显卡本月或将降价,库存压力与市场调整引发关注
- 高凌信息:华金领越3月内拟减持1.03%
- 中旗新材:股东拟减持公司股份,控股权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 刘强东花180亿买了个新平台,再出重拳布局全球零售
- 银行和交通运输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投资者仍需注意市场波动风险
-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贷款遇偿还难题,债务危机引发广泛关注
- 金价四连跌 金条价格能突破800元吗
- 2021年至今全国累计减税降费9.9万亿,十年减税降费超13万亿
- 年内险企裁撤近1800家分支机构,保险业“瘦身”潮加速推进
- iOS 26 增强来电筛选功能,苹果打造更智能的通讯体验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周五澳大利亚股市领涨亚洲市场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4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 首批医保基金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发布
- 派克汉尼汾发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1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 美元指数下跌是促使近期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5年6月份CPI和PPI数据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
- 跨境支付通即将上线 便利内地和香港居民实时转账
- 六部门发文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 两部门联合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节水驿站”试点建设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 A股市场共有1086起个人违规行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 一系列危机之中,保千里发生高层换血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157基点,市场情绪乐观
- 应急部召开全国视频调度会部署近期安全防范工作
- 《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解读
- 前5月国内客船发送旅客同比增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