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菜不如白菜》付梓后赏析大梁先生接地气作品
最近大梁先生收到赵荣光教授寄来的《中华菜论》一书。大梁为该箸作绘制了封底国画《百菜不如白菜》。
赵荣光,亚洲食学论坛主席,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从事中国饮食史与食学研究及教学工作40余年,已出版食学专著10余部。
封底原作
画上题的诗:
白菜寓意招百财,
青白更见释清白。
野菊霜下见本色,
砚边无事听蟋蟀。
此诗原是大梁自题国画《清白图》的。
说到《清白图》大梁先生介绍说,中国画总有些画外之音,尤其民间传统,以谐音、象征、寓意等等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愿景的祈盼与心里暗示。事随时移,总有变化,但更多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画白菜一直寓两种意愿,一则寓百财,二则寓清白。这清白,更多文人情怀,做人清清白白,当官更该如此,律己亦誨人。
赵荣光先生《中华菜论》原设计之封底为电脑作的白菜图,后来赵先生请大梁作国画白菜。
当时大梁给赵先生提供几幅之前的作品。大梁此前依好友艺术评论家杨晓明的意见画了一些北方菜蔬与野花。
选几幅大梁的有关作品,看看从生活采撷的艺术之花有多么生机勃勃!大梁先生还画过菜地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大葱花白菜花。他说,"喜欢画生,有挑战性,有激情。总画那么几样,自己都画腻了,观者看着也没劲。画家确实应该有自己的主打品种,但也要细心体验生活,对能启发自己灵感的事物,细心观察,提练其精神本质,再去运用已的手段努力表现它。虽然不一定下笔便成功,但总会有所得,至少比墨守陈规好。”
没吃完的葡萄
鸡冠花顶头场雪
路边遍植玉簪花
石来运转
茂盛毛竹
广场芍药圃的花
端午踏青归来
丁香与白鹡鸰
窗前的绿植
丁香花与麻雀
种植的兴安杜鹃
折枝瓶插兴安杜鹃
没骨绒毛花
收储大白菜季
土豆茄子青椒地三鲜食材
一地虫声唱晚秋
没骨红掌花
没骨红掌花
小秋收时节
腌雪里蕻
大葱花
牛蒡又名老牛锉
牛蒡
水蓼又名蓼吊
红菇娘
黄色野玫瑰
湿地小雏菊
综上观之,可见大梁先生在题材上注重地方的一草一木,贴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多是他们的身边事物,並且大梁本人对其也非常熟悉,热爱,加之细心观察,提练,注入人性化。从技法上看,他传统功力深厚,书法用笔活泼多变,线条质量高,为造型打下坚实基础,线条精到,下笔果断。对水墨理解深刻,运用灵活适度,为作品的生命力提供支撑。他的画多样性,重复干画一面的极少,又颇具个性,加之题款题诗与简练结构,使其作品有强烈的文人气息扑面而来。
他是将地方特色与平民生活在艺术的土地上广泛播种的少数画家。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范扬 笔墨之巅——中国书画名家致敬传统展望未来
- 聚焦马连道:鹰翔计划项目运营中心社会与法治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柳
- 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成立暨工程启动仪式发布会
-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
- 由衷的心声 - 苏士澍主席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祖国—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活动荣誉榜
- 以“溯古”为根 以“通今”为魂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
- 携手“爱国行动”心声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宾感言报道
- 升华人生 感恩遇见 — 系列报道之三: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学
- 他们对“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怎么看?— 系列报道之四:专家学者
- 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REDMI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圆满收官,雷军声音引爆全网热议
- 陇东面食里的烟火人生
- 徐立明——全球顶级艺术家推荐
-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丹心向阳书画展”
- 黄土儿女赤子心——记广东省原文联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联主席张俊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仲泊游随笔画典(3)--古代神仙之三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雪池胡同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朝阳门
- 张凌赫回应被田曦薇背的感受:合作充满惊喜
- 陈姓诚信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 撒贝宁再现蜡笔小新眉引发热议,网友调侃“浓眉大眼”成春晚笑点
- 刘畊宏在微博晒出一张与言承旭拥抱的合照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地安门
- 天津画院画家推荐|范扬
- 假说:一位巴基斯坦青年邀请李子柒种草
- 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专项整治强迫购物
- “瑞鹤清响——鲁晓波张子康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亮相东莞
- AIGC 时代融媒体的挑战与机遇--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赋能媒体新生产
- 朱丹微博晒出一张奶水瓶表示母亲不易
- 怀念父亲杨向阳--杨舒涵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百辑之社稷坛
- 马文典国画十二生肖图情趣盎然
- 2025春晚六大神级现场:文化盛宴与情感共鸣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