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红螺寺
【中网资讯】仲泊游创作水墨寻影《北京旧迹》百辑组画,描绘了晚清民初北京古都的景观,人物及历史文化缩影。古代都城建造了许多帝王宫殿、城楼、园林、庙坛、府邸、民居、胡同、长城。北京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多民族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京城印迹。
老北京时代是封建皇制王朝的都城,在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积淀了北京城的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京味文化。虽然老北京城的记忆在人们视野中渐渐远去,时而重温过去,远去的梦已是昨天的影子。
红螺寺位于怀柔红螺山,始建于东晋,原名大明寺。因红螺仙女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古树参天,形成了“碧波藏古刹”的风景。红螺寺是驰名的中外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
从东晋到清朝多位皇帝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 “寺古园林大,树古花气浓”。历代来红螺寺学习的僧人非常多,所以在红螺寺西侧的甘涧峪沟内建有寺庙群。号称“二十四庙”“七十二庵”都归红螺寺管辖,明皇朱祁镇来寺上香,看到佛顶放光。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刻于山门之上。明皇朱由校赐“天启大铜钟”放大雄宝殿也有370年历史了。
层林秋晚映古寺,银杏佳艳隐红螺。
树从青山明霞绕,东来龙气报红墙
自古红螺一佛地
法会号声
清凉寺院内,空心参悟明
古树繁茂,林木苍翠的红螺寺
修行日课
原名“大明寺”南有普陀,北有红螺。自古香火旺盛
参禅
庙会上的募捐
文/任柯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范扬 笔墨之巅——中国书画名家致敬传统展望未来
- 聚焦马连道:鹰翔计划项目运营中心社会与法治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柳
- 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成立暨工程启动仪式发布会
-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
- 由衷的心声 - 苏士澍主席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祖国— 贾雪阳名誉会长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活动荣誉榜
- 以“溯古”为根 以“通今”为魂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
- 携手“爱国行动”心声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嘉宾感言报道
- 升华人生 感恩遇见 — 系列报道之三: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学
- 他们对“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怎么看?— 系列报道之四:专家学者
- 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 —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REDMI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圆满收官,雷军声音引爆全网热议
- 陇东面食里的烟火人生
- 徐立明——全球顶级艺术家推荐
-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丹心向阳书画展”
- 黄土儿女赤子心——记广东省原文联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联主席张俊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躬耕高原写忠诚 汉藏交融拓新篇--文旅部援藏干部容铁纪实
- 郭德纲通过微博讲述《祖宗十九代》的拍摄历程
-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 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容铁公益国学大讲堂在京开讲
- 陕西画家万向录 绘画作品以水墨笔意见长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百辑之郑王府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百辑之东南角楼
- 山当笔架 海作砚池—石头娃水墨巨作《家园》品读
- 陈小春和儿子Jasper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 著名大写意画家刘荫祥先生周年祭:“传承”是最好的怀念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卢沟桥
- 王梦艺原创 . 古风诗五首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朝阳门
- “冰”与“湖”的故事
- 仲泊游随笔画典(2)--古代神仙之二
- 仲泊游随笔所见:草原速记系列之蒙古包里的吃喝
- 女子看唐探1900买到无座票,影院管理引发热议
- 付辛博说颖儿的努力会被看到 引发广泛关注